關於醫家<劉祀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祀,字茂先,號固窮山叟,宋代衡陽(今河南衡陽)人,為當時著名醫家,尤精於幼科,醫術精湛,名噪朝野。

宋代醫學承襲前代之學,並在理論與臨床實踐上有所發展,兒科作為獨立專科,於此時期漸趨成熟。劉祀深諳小兒生理病理特點,認為小兒「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」,易受外邪侵擾,且病情變化迅速,故診治須辨證精準,用藥輕靈。其臨證重視望診與脈診相結合,尤擅觀察小兒指紋(又稱「虎口三關」),以判斷病邪深淺與臟腑寒熱虛實,此技法於宋代兒科醫家中頗具代表性。

劉祀承襲《顱囟經》之學,並融會當時醫理,對小兒常見病如驚風、疳積、痘疹等皆有獨到見解。針對小兒驚風,主張區分急慢二證:急驚多因外感熱邪化風,治宜清熱熄風;慢驚則責之脾虛肝亢,當以溫補脾胃、平肝為要。對於疳積,強調調理脾胃為本,結合消導化積,避免過用攻伐之品。此外,其用藥講究劑型與服法,常以丸散膏丹為主,便於小兒服用,並注重藥性平和,以免損傷稚陰稚陽之體。

劉祀之學術思想,反映宋代兒科對小兒體質與疾病規律的深入認識,其臨證經驗亦為後世兒科發展奠定基礎。然其著作多散佚,部分醫論散見於後世醫籍,如《幼幼新書》等,得以窺見其學術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