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天和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天和

劉天和,字養和,號松石,明代著名醫家(?-1545年)。正德三年(1508年)進士,官至兵部尚書,晚年致仕歸鄉,潛心醫藥研究。其醫學造詣深厚,尤擅方劑學與臨證經驗整理,對後世中醫發展影響深遠。

醫學著作與貢獻

  1. 《保壽堂經驗方》
    此書共四卷,分二十五門,收錄方劑一百四十餘首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多為臨床實用驗方。原書題名《松篁岡劉氏保壽堂經驗方》,現存明刻本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多次引用此書,足見其學術價值。書中所載方劑注重配伍精當,如治風濕痹證的「松石湯」,即體現其用藥靈活、重視氣血調和的特色。
  2. 《傷寒六書》與《幼科類萃》
    劉氏亦曾刊刻《傷寒六書》,該書雖非其原創,但反映其對傷寒學說的推崇,書中結合臨床經驗,對六經辨證有所發揮。另《幼科類萃》專論小兒疾病,強調小兒「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」的生理特點,用藥主張輕靈平和,對明代兒科醫學發展具推動作用。

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

劉天和融匯儒醫之長,重視「辨證求因,審因論治」。其方劑學特點如下:

  • 注重實效:所輯方劑多源自臨床驗證,如治痢疾的「香連丸」,以黃連配木香,清熱燥濕兼行氣止痛,體現「通因通用」之法。
  • 善用藥對:如當歸與川芎並用(佛手散)以活血調經,彰顯其對氣血關係的深刻理解。
  • 兼顧調養:強調「祛邪不傷正」,如補益方中常佐陳皮、砂仁等理氣藥,防滋膩礙胃。

歷史評價

劉氏雖以仕宦顯達,然其醫學成就斐然,尤以《保壽堂經驗方》為後世醫家所重。李時珍評其方「簡便驗廉」,清代《四庫全書》亦收錄部分內容,足證其影響力。其結合官修醫學與民間經驗的治學方法,對明代方劑學的實用化發展貢獻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