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天錫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天錫

劉天錫,字九疇,號炯泉,清代江蘇吳縣人,為清代中醫名家之一。其生平事蹟雖流傳有限,然其醫學見解曾載於《吳醫匯講》,此書為清代醫家彙編之重要醫學論述集,收錄多位醫家臨證心得,劉氏之文亦列其中,足見其學術貢獻。

學術特色與著作

劉天錫於《吳醫匯講》發表多篇醫論,其中《夏日忌枳說》一文,探討枳實、枳殼等藥物於夏季之應用禁忌,反映其對中藥性味與時令關係之深刻理解。枳實、枳殼性味苦辛微寒,傳統用於破氣消積、化痰除痞,然劉氏指出,夏季陽氣外浮,人體氣機趨向疏泄,若過用破氣之品,恐傷脾胃升發之氣,反致氣虛不運。此論體現中醫「因時制宜」之治則,強調用藥須順應四時陰陽變化。

中醫理論背景

劉氏之說與《黃帝內經》「春夏養陽」思想相呼應。夏季暑熱當令,人體腠理開泄,汗出增多,易耗氣傷津。此時若誤用辛散苦降之藥,如枳實、厚朴等,可能加劇氣耗,甚而引發倦怠、食少等脾虛之證。故臨床用藥時,須權衡藥物特性與季節氣候之影響,此即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理論之具體實踐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《吳醫匯講》作為清代江南醫家交流之平臺,劉天錫之論能獲收錄,顯示其觀點於當時具一定影響力。其對時令與藥性之辨析,不僅豐富中醫時間醫學之內涵,亦為後世提供臨床用藥之參考。雖其生平著作多散佚,然透過殘存篇章,仍可窺見其融合經典理論與實證經驗之學術風格。

劉天錫之醫學思想,彰顯清代醫家對傳統理論之深化與創新,尤其注重藥性與自然環境之互動,此種細緻辨證精神,正是中醫辨證論治之核心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