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完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劉完素(約1120-1200年),金代著名醫學家,字守真,號河間居士、通玄處士,河北河間人。自幼天資聰穎,潛心鑽研醫典,二十五歲起專攻《黃帝內經》,歷經多年精研,終得獨到見解,成為金元四大家中「寒涼派」的開山鼻祖。
學術思想與理論貢獻
劉完素以《內經》五運六氣學說為核心,提出「六氣皆從火化」的病理觀。他認為人體疾病多因火熱之邪內生或外感所致,主張「火熱為病」的廣泛性,並系統闡發《內經》病機十九條,強調「五志過極皆能生火」,如情志失調、飲食不節等因素皆可化火致病。其理論突破當時醫界慣用溫燥方藥的風氣,首創「寒涼清熱」之法,以降心火、益腎水為治療綱領,開創中醫治療熱性病的新途徑。
臨床治療特色
劉氏反對機械套用古方,尤其批判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濫用溫燥之弊。臨證善用黃連解毒湯、涼膈散等寒涼劑,並創製「防風通聖散」等名方,兼顧解表與清裡,體現其「表裡雙解」的治療思維。對於外感熱病,他主張早期清熱解毒,阻斷病勢傳變,此觀點對後世溫病學派的形成具有啟發意義。
主要著作與學術影響
其代表作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以運氣學說闡釋病機,將《內經》病機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;《宣明論方》收錄自製寒涼方劑,系統呈現其治療體系;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則深入探討臟腑病機與調養法則。另有《傷寒直格》等著作(部分真偽待考),展現其對傷寒與雜病的獨特見解。門人荊山浮屠、馬宗素等承其學說,再傳至朱丹溪,促成了金元醫學流派的百家爭鳴。
劉完素的學說不僅革新了宋金時期的醫學風氣,更為明清溫病學派奠定理論基礎,其「主火論」與「寒涼療法」至今仍在中醫熱病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