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腳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腳痛

產後腳痛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之一,屬「產後身痛」範疇,多因產後氣血虧虛、經脈失養,或寒邪乘虛侵襲所致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記載:「產後雙腳痛不可忍者,乃下血虛也。下元清冷,寒邪入骨。」指出其病機與產後血虛、下焦虛寒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血兩虛:分娩時耗氣傷血,氣血驟虛,經脈筋肉失於濡養,故見肢體疼痛,尤以雙腳為甚。
  2. 寒邪侵襲:產後正氣不足,腠理疏鬆,若調攝失宜,寒濕之邪易乘虛入絡,凝滯關節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不通則痛。
  3. 腎虛骨弱:腎主骨,腰腳為腎所主。若產婦素體腎虛,或產後勞傷腎氣,可致腳痛綿綿,伴腰膝酸軟。

證型與治法

  1. 血虛寒凝證

    • 表現:雙腳冷痛、遇寒加劇,得溫稍減,面色蒼白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    • 治法:溫經散寒、養血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烏藥順氣散加減(烏藥、僵蠶、桔梗、枳殼、天麻、白芷、乾薑、川芎、石南藤、陳皮、乳香、麻黃、甘草、桑寄生、蔥頭,加生薑三片)。此方以烏藥、乾薑溫散下焦寒凝,配合川芎、乳香活血止痛,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。
  2. 氣血兩虛證

    • 表現:腳痛隱隱,按之稍緩,伴頭暈心悸,舌淡脈細弱。
    • 治法:益氣養血、柔筋止痛。
    • 方藥: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(黃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當歸、雞血藤),重用黃芪補氣,當歸、雞血藤養血通絡。
  3. 腎虛絡阻證

    • 表現:腳痛日久,腰膝無力,夜間加重,舌淡暗,脈沉遲。
    • 治法:補腎壯骨、活血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獨活寄生湯加減(獨活、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細辛、防風、秦艽、當歸、熟地黃),側重補肝腎、祛風濕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足三里、三陰交、陽陵泉等穴,配合艾灸以溫通經脈。
  • 外治:以艾葉、花椒煎湯薰洗,或外用溫經活血藥膏敷貼。

此病與西醫「產後關節炎」「肌腱炎」等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強調辨證論治,需根據體質與證型調理,以恢復氣血陰陽平衡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