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文泰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文泰

劉文泰,明代著名醫官,江西人,曾任太醫院院使,後因捲入宮廷鬥爭而降為御醫。弘治年間,明孝宗詔令編修本草典籍,劉文泰受命擔任總裁,與太監張瑜等二十餘人共同纂修《本草品匯精要》。該書共四十二卷,收錄藥物1815種,按24項分類詳述,並附精繪藥圖1358幅,內容豐富,圖文並茂,為明代官修本草之重要代表作,具有極高的文獻與藝術價值。

《本草品匯精要》承襲歷代本草學精華,並結合明代醫藥發展,系統整理藥物之性味、歸經、功效、主治及產地等,尤其注重藥物鑑別與炮製方法。書中對藥材的形態描繪細緻,部分圖譜甚至標註採收時節與真偽辨別,反映當時中藥學的嚴謹態度。此外,該書亦收錄不少外來藥物與民間驗方,展現明代中外醫藥交流之成果。

劉文泰雖醫術精湛,卻因未能治癒明孝宗之疾而遭貶謫。其主編之《本草品匯精要》成書後長期藏於內府,未能即時刊行流傳,直至清代以後方漸受重視,對後世本草學研究影響深遠。此書不僅是研究中醫藥史的重要文獻,更體現明代宮廷醫學的學術水平與官方修書之嚴整規範。

從中醫理論角度觀之,《本草品匯精要》強調整體辨證與藥物配伍,書中對藥性「溫涼寒熱」與「升降浮沉」之論述,符合傳統中醫「四氣五味」與「歸經理論」,並強調「君臣佐使」的組方原則。其內容與《本草綱目》互有補充,共同構成明代本草學的雙璧,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