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以仁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以仁

劉以仁,清代醫家,生平籍貫不詳,然其醫學著作對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具重要貢獻。其代表著作《活人心法》(又名《敦論仁壽續集》)、《脈法條辨》、《活人心法診舌鏡》等,皆為中醫診斷與治療之重要文獻,並有刻本流傳於世。

學術貢獻與著作特色

  1. 《活人心法》
    此書為劉以仁之核心著作,內容涵蓋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,強調「心法」之傳授,即醫者須領會中醫精髓,方能靈活運用於病症辨治。書中可能涉及氣血調和、臟腑辨證等內容,反映清代醫家對傳統理論的繼承與發揮。
  2. 《脈法條辨》
    脈診為中醫四診之一,劉以仁此書系統性整理脈象辨證要點,可能援引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之說,並結合個人臨床經驗,闡述浮、沉、遲、數等常見脈象與疾病之關聯,對後世脈學發展有一定影響。
  3. 《活人心法診舌鏡》
    舌診為中醫特色診法,此書專論舌象與疾病之關係,可能詳述舌質、舌苔變化對應之寒熱虛實辨證,如白苔主寒、黃苔主熱等,提供臨床診斷之具體依據。

理論背景與臨床意義

劉以仁之著作,體現清代醫家對傳統中醫理論的深化,尤其重視診斷技術的系統化與實用性。其脈法與舌診專著,反映當時醫家對「四診合參」的強調,即透過望、聞、問、切綜合分析病情,以達精準辨證。

此外,其書名「活人心法」隱含「醫者仁心」之旨,契合中醫「以人為本」的治療理念,注重調和陰陽、扶正祛邪,與清代溫補學派或辨證學派的學術風潮或有關聯。

歷史定位

雖劉以仁生平記載有限,然其著作能刊刻流傳,顯示其學說在當時具有一定影響力。清代中醫文獻浩繁,劉氏之書可視為脈學、舌診領域的實用指南,為後世研究中醫診斷學發展提供重要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