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毓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劉毓,字德美,號益齋,明代金陵(今南京)人,為中醫史上著名醫家。幼時由外家徐氏撫養,徐氏世代業醫,劉毓自幼耳濡目染,奠定醫學根基。後拜名醫盛寅為師,潛心鑽研醫理,盡得盛氏醫術精髓,醫名漸著,後獲薦入太醫院,任御醫一職。
劉毓承襲盛寅之學,精於內科雜病及溫病治療,尤擅長運用「辨證論治」之法。其臨床重視臟腑氣血調和,強調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處方用藥常以健脾和胃為先,再據證加減。對於溫熱病證,主張「清熱透邪」與「護陰津」並重,體現明代溫病學說之發展趨向。
在脈學方面,劉毓深研《內經》《難經》之旨,結合臨床經驗,提出「脈貴有神」之論,認為脈象除需察其浮沉遲數,更應審其根氣盛衰。其診脈注重「胃、神、根」三要,與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互有發揮,對後世脈診影響深遠。
著作方面,據《江寧府志》載,劉毓曾撰《益齋醫案》若干卷,記錄其臨證心得與疑難治驗,惜今已散佚。然其學術思想透過師徒授受流傳,弟子中多人成為嘉靖、萬曆年間江南醫林翹楚。劉毓之醫學成就,不僅反映明代金陵醫派之特色,更為溫病學體系之形成提供重要臨床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