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流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流火,又稱流火丹,是一種皮膚病,多發於小腿肚以下。其特點是患處皮膚出現紅腫發亮,熱痛如燒,色如塗丹,不潰不爛。

流火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,但可能與外傷、感染、過敏等因素有關。

治療方法

  • 清熱涼血解毒:可使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口服,外治可用礦石灰溶於水中,次日取起結成的冰狀物,與桐油混合後外敷患處,每日2-3次。
  • 馬前子水敷:將馬前子磨成粉末,加水敷於患處,一天多次,可以緩解疼痛。
  • 鮮鳳仙花和鮮紫蘇:將鮮鳳仙花和鮮紫蘇洗淨,連根葉搗爛後,用熱水沖洗患處,對於小腿部的丹毒特別有效。

預防方法

  • 避免外傷
  • 保持皮膚清潔衛生
  • 避免接觸過敏原
  • 增強自身免疫力

如果不及時治療,流火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,因此發現患有流火時應及早就醫。

以下是古籍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對於流火的描述:

"流火,發於小腿部,初起即有全身不適,惡寒發熱等症狀。隨之患處皮膚出現紅腫發亮,熱痛如燒,色如塗丹,不潰不爛。治宜清熱涼血解毒,可用普濟消毒飲加減,外治可用礦石灰化於缸內,次日水面上結一層如薄冰者取起,以桐油調勻,外敷於患處,每日二三次;或以馬前子磨水敷之,一日數次,止痛佳;或用鮮鳳仙花、鮮紫蘇二味洗凈,連根葉搗爛,開水沖之燻洗患處,此方對小腿部反覆發作之丹毒尤效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