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流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流痰是一種中醫病名,指骨關節慢性破壞性疾病兼有膿腫的情況。起病很慢,化膿也較遲,潰爛後難以收口,因為膿液形成後可以流竄,所以被稱為流痰。這是一種無頭瘡的表現之一。

流痰多發生在兒童和少年身上,而且患者常有肺結核的病史。發病部位以脊椎最常見,其次是下肢和上肢等。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,還有龜背痰、鶴膝痰、穿踝痰、穿拐痰、雞胸痰、附骨痰、腎俞虛痰、環跳流痰等多種名稱。

流痰的病因多為先天不足,骨骼柔嫩,或久病腎陰虧損,骨髓不充,或有所損傷以致氣血失和,外邪乘虛而入,痰濁凝聚,留在骨骼中,最終發為流痰。

流痰的治療,初期應以補肝腎、溫經化痰為主,可以使用陽和湯、小金丹等中藥治療;中期則需要扶正並排出毒素;後期瘡口已經潰爛並產生膿液,難以收口,此時需要重視扶正身體的治療。氣血虧損者可以使用人參養榮湯;陰虛火旺者可以使用大補陰丸等中藥。如果竇道形成,需要結合外用七仙條或千金散,並將藥線插入管道中進行治療。也可以採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