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流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流泄,病證名。指瀉下稀便如水流,即泄瀉病。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,病之常也。」

流泄的病因,主要由於感受外邪,內傷飲食,或情志不遂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谷運化失常,而出現大便稀薄如水的泄瀉症狀。

流泄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大便稀薄如水,量多,色白,腹痛,腹脹,腸鳴,食欲不振,噁心嘔吐,乏力,倦怠,舌淡苔白,脈細弱等。

流泄的治療,以健脾和胃,止瀉止痛為主。可用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陳皮、甘草等中藥組成健脾和胃湯治療。若大便急迫,可加用黃連、黃芩等中藥以止瀉。若腹痛明顯,可加用木香、砂仁等中藥以行氣止痛。若伴有發熱,可加用銀花、連翹等中藥以清熱解毒。

流泄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不暴飲暴食,做到飲食有節,不吃過多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流泄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流泄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