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流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流注,中醫名詞。有三種含義:
- 病名。指肢体深部組織多發性化膿性疾病。由於毒邪內侵,氣血虛弱,致使邪毒流竄,出現多發生膿腫,往往此愈彼發的特征。臨床中常見有暑濕流注、瘀血流注、濕痰流注等,宜辨而治之。
- 指人身氣血,流動不息,灌註五臟六腑,四肢百骸。
- 針灸取穴的一種方法,如:子午流注。
流注,本是指水流不息。《說文解字》:「流,水行不止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注,水流入也。」《醫宗金鑒》:「流注,即水流之意,以其邪毒流竄,如水之流注也。」
流注病,是指由於外感風熱、暑濕、濕痰等邪氣,內侵人體,阻遏經絡,氣血不通,導致局部組織化膿壞死,形成多發性膿腫的一種疾病。臨床上常見有暑濕流注、瘀血流注、濕痰流注等。
暑濕流注,多發生於夏季,以小兒多見。起病急,發熱高,汗出不暢,口渴喜飲,小便短赤,大便溏薄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治療宜清暑利濕,解毒消腫。
瘀血流注,多發生於中老年人。起病緩慢,發熱不甚,身體沉重,四肢酸痛,食欲不振,大便秘結,舌質紫暗,脈沉澀。治療宜活血化瘀,清熱解毒。
濕痰流注,多發生於體弱多病者。起病緩慢,發熱不甚,胸悶氣短,咳嗽痰多,痰色白而粘稠,舌苔白膩,脈滑。治療宜化痰散結,清熱解毒。
流注病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可用中藥內服,也可配合針灸、拔罐、推拿等外治方法。
流注,還指人身氣血,流動不息,灌註五臟六腑,四肢百骸。《黃帝內經》:「氣之所聚,血之所歸,曰經。」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:「十二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死之所以起。」十二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,氣血在經脈中流動不息,灌註五臟六腑,四肢百骸,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。
流注,還指針灸取穴的一種方法。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子午流注,十二經脈,各有經穴,十二時辰,各有經氣。」子午流注,是根據十二經脈氣血盛衰的規律,在十二時辰內,選取相應經脈上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。流注法具有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功效,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。
流注,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。它既是一種病名,也是人身氣血運行的規律,還指針灸取穴的方法。流注的學說,對中醫學的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