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流注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流注癧,亦名千歲瘡。即瘰癧生於遍身者。因其發生如同流注,具有此處未愈它處又起之特點,故而得名。

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四:「生於遍身,漫腫而軟,囊內含硬核者,名流注癧。」

流注癧的病因病機,主要由於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侵襲人體,或因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濕濁內生,蘊結肌膚,日久化熱,流注於肌膚而成。

流注癧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皮膚出現散在或聚集的結節,結節大小不一,質地柔軟,表面光滑,皮色正常或微紅,無破潰,觸之有波動感,可伴有疼痛、灼熱感,一般無全身症狀。

流注癧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金銀花、連翹等清熱解毒之品;用當歸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;用甘草、白芷、冰片等消腫止痛之品。

流注癧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皮膚清潔。 2、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 3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 4、平時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5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流注癧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發現自己有流注癧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