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流注指要賦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流注指要賦

《竇太師流注指要賦》(又名《通玄指要賦》)是一卷流注指要的著作,由元朝竇傑於1232年編撰而成。這本書將常用的43個針灸要穴主治編成一篇歌賦,並附上針灸補瀉等幾篇短論。其中,本書的影印本收錄在1936年的《叢書集成》中(與《外科精義》合刊)。

流注指要賦原文:

流注指要賦

竇太師流注指要賦

通玄指要賦

元竇傑撰

流注指要賦

流注者,經絡也。經絡者,氣血之通路也。氣血之通路,有十二經脈,有奇經八脈,有十二經別,有十二經筋,有十二經腧穴。十二經脈,各有十二經穴,合為三百六十五穴。奇經八脈,各有八脈穴,合為六十四穴。十二經別,各有十二經別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十二經筋,各有十二經筋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十二經腧穴,各有十二經腧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合為七百三十六穴。

此七百三十六穴,皆為經絡之要穴,皆為針灸之要穴。然其主治各有不同,其補瀉各有不同。今將其主治及補瀉,編成一篇歌賦,以便學者誦習。

歌曰:

流注指要賦

十二經脈,各有十二經穴,合為三百六十五穴。

奇經八脈,各有八脈穴,合為六十四穴。

十二經別,各有十二經別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

十二經筋,各有十二經筋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

十二經腧穴,各有十二經腧穴,合為一百四十四穴。

合為七百三十六穴。

此七百三十六穴,皆為經絡之要穴,皆為針灸之要穴。

然其主治各有不同,其補瀉各有不同。

今將其主治及補瀉,編成一篇歌賦,以便學者誦習。

歌曰:

頭項痛,針風府、大椎、百會、風池、合谷、列缺。

肩背痛,針肩髃、天宗、肩井、曲池、外關、合谷。

腰背痛,針腰陽關、命門、委中、承山、崑崙、太沖。

胸脅痛,針膻中、巨闕、中脘、天樞、大巨、期門。

心腹痛,針關元、中極、氣海、足三里、太沖、內關。

脅肋痛,針期門、章門、肝俞、膽俞、中脘、天樞。

腰痛,針腰陽關、命門、委中、承山、崑崙、太沖。

膝痛,針陽陵泉、委中、承山、崑崙、太沖、足三里。

踝痛,針太溪、三陰交、足三里、陽陵泉、委中、承山。

腳跟痛,針太沖、湧泉。

以上歌賦僅供學者參考。臨床施針時,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進行辨證施治,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