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留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留飲,病證名。痰飲之一。飲邪久留不散的病證。因水飲瀦留部位不同,出現相應症狀。
《諸病源候論.痰飲諸病候》:「留飲者,由飲酒後飲水多,水氣停留於胸鬲之間而不宣散,宜令人脅下痛,短氣而渴。」
《金匱要略.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》:「夫心下有留飲,其人背寒冷如掌大。留飲者,脅下痛引缺盆,咳嗽則輒已。胸中有留飲,其人短氣而渴。四肢歷節痛,脈沉者,有留飲。」
若飲留於腎,則陰囊及足脛腫等。
《醫醇剩義.痰飲》:「留飲者,留而不去也,心下痞滿,作噦,頭眩,芎歸桂樸湯主之。」
治療留飲,宜逐飲扶正相兼,後以健脾溫腎固本。
參見飲、痰飲條。
留飲,是指飲邪久留不散的病證。飲邪,是指水飲之邪。水飲之邪,是指水液代謝障礙,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產物。留飲,是指水飲之邪久留不散的病證。
留飲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液代謝障礙,水液停聚,形成水飲。
2、勞倦過度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液代謝障礙,水液停聚,形成水飲。
3、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郁滯,影響脾胃的運化,水液代謝障礙,水液停聚,形成水飲。
4、外感風寒,寒邪束表,阻遏陽氣,陽氣不升,水液不能上輸,下流於肺,形成水飲。
5、外感風熱,熱邪犯肺,肺失宣降,津液不能上輸,下流於肺,形成水飲。
留飲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胸悶,心悸,氣短,咳嗽,痰多,痰白而稀,易咳出。
2、頭暈,頭痛,耳鳴,目眩。
3、四肢乏力,腰膝酸軟,下肢浮腫。
4、小便不利,大便溏薄。
5、舌苔白滑,脈沉細。
留飲的治療,以逐飲利水,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方劑有:
1、苓桂朮甘湯:主要用於水飲停聚於肺,症見胸悶,咳嗽,痰多,痰白而稀,易咳出。
2、五苓散:主要用於水飲停聚於三焦,症見頭暈,頭痛,耳鳴,目眩,四肢乏力,腰膝酸軟,下肢浮腫。
3、真武湯:主要用於水飲停聚於腎,症見腰膝酸軟,下肢浮腫,小便不利,大便溏薄。
留飲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飲食有節,不吃過於肥甘厚味的食物。
2、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3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4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寒。
5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留飲,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,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留飲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