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留針補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留針補瀉是中醫針灸治療中常用的一種手法。留針是指在針刺後不立即出針,而是繼續留置一段時間,然後再出針。留針補瀉是指在留針的過程中,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,採取不同的補瀉方法。
補法的留針
補法的留針,目的在於待氣,故氣至後稍加捻運即行出針。《素問·離合真邪論》:「靜以久留,以氣至為故,如待所貴,不知日暮,其氣以至,適而自護。」
瀉法的留針
瀉法的留針,目的在於散邪,故氣至後,尚須持續捻運,待邪氣散盡方可出針。《素問·針解篇》:「刺實須其虛者,留針,陰氣隆至,乃去針也。」
留針補瀉的注意事項
- 留針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以15-30分鐘為宜。
- 留針期間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,如有不適,應立即出針。
- 留針後要注意針孔的消毒,防止感染。
留針補瀉的臨床應用
留針補瀉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,如虛勞、失眠、神經衰弱、胃腸道疾病等。在臨床應用中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選擇合適的留針方法和留針時間。
留針補瀉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針灸治療方法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在臨床應用中,應注意掌握留針的方法和注意事項,以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