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琉璃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琉璃疽

琉璃疽,又稱「土栗」,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瘡瘍之一,特指發於足跟部位之疽症。此病名首見於清代顧鳴盛所著《中西合纂外科大全》卷三,其形色若琉璃,故名「琉璃疽」,或因其堅硬如栗而稱「土栗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琉璃疽多因足跟長期受壓或外傷,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經絡阻塞,加之濕熱毒邪乘虛而入,蘊結於肌膚而成。其病機與「疽」症相通,屬陰證,病程較緩,但若毒邪深陷,可化熱腐肉,甚則傷及筋骨。

臨床表現

琉璃疽初起時,足跟部腫硬疼痛,皮色暗紅或紫滯,形如琉璃,觸之堅硬如栗,久則潰破流膿,膿液稠厚或夾血水,瘡口難斂。若毒邪熾盛,可伴隨身熱、煩渴等全身症狀。

辨證論治

  1. 初期(未潰期)

    • 證型:氣滯血瘀,濕熱蘊結
    • 治法:活血散瘀、清熱解毒
    • 方藥:可選用仙方活命飲加減,或配合外敷金黃散以消腫止痛。
  2. 潰膿期

    • 證型:熱毒腐肉,正虛邪戀
    • 治法:托毒排膿、益氣生肌
    • 方藥:透膿散合四妙勇安湯,外用九一丹提膿祛腐。
  3. 後期(收口期)

    • 證型:氣血兩虛,餘毒未清
    • 治法:補益氣血、清解餘毒
    • 方藥:內服八珍湯加減,外用生肌玉紅膏促進瘡口癒合。

外治法

除內服藥外,中醫重視外治,如:

  • 針灸:取足太陽膀胱經穴(如崑崙、承山)以疏通經絡。
  • 砭鐮法:適用於膿成未潰時,刺破排膿。
  • 藥熨:以溫通藥材(如艾葉、川芎)熱敷患處,助氣血運行。

琉璃疽與一般癰疽不同,其病位特殊,足跟皮薄肉少,癒合較慢,故治療需注重局部與整體結合,標本兼顧。歷代醫家亦強調「防重於治」,避免足跟長期受損,以預防此症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