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硫黃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硫黃灸

硫黃灸為中醫灸法之一,屬外治法範疇,主要用於瘡瘍久潰不斂或形成瘻管之症。此法首見於元代醫家齊德之《外科精義》,其記載以硫黃為灸材,藉其溫陽散寒、解毒殺蟲之性,促進瘡口癒合,祛除腐膿。

操作方法

  1. 選材:取硫黃一塊,大小需與瘡口相當,以覆蓋患處為宜。
  2. 點灸:另取少量硫黃置火上燒灼,以金屬釵頭挑起,趁其熔融時點燃,迅速灸灼瘡口表面,反覆三五次。
  3. 療程:以瘡口膿水漸乾、腐肉脫落為度,象徵氣血得溫、瘡毒外泄。

作用機理
硫黃性溫味酸,歸腎、大腸經,具溫通陽氣、燥濕殺蟲之效。中醫認為,瘡瘍久潰不愈多因氣血虛弱、餘毒未清,或寒濕凝滯所致。硫黃灸透過以下途徑發揮療效:

  • 溫陽化瘀:硫黃火灸之熱力可溫通經絡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化解瘡口周圍寒凝瘀滯。
  • 拔毒生肌:硫黃本身能殺蟲止癢,結合灸法之熱力,可促使瘡毒外透,輔助新肉生長。
  • 燥濕斂瘡:對於濕瘡滲液或瘻管分泌物過多者,硫黃之燥性可收濕斂瘡,加速癒合。

臨床應用
硫黃灸傳統多用於:

  • 陰疽瘻管:如骨結核、慢性骨髓炎等形成之竇道,膿水淋漓者。
  • 頑固性潰瘍:氣血兩虛所致之瘡面蒼白、久不生肌者。
  • 疥癬惡瘡:硫黃本身對皮膚寄生蟲及真菌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,配合灸法可增強療效。

與其他灸法之異同
硫黃灸與艾灸同屬溫通之法,然其特點在於:

  • 材料差異:艾灸以艾絨為熱源,重在溫煦經絡;硫黃灸則兼顧藥性與熱力,偏重解毒斂瘡。
  • 適應症區別:艾灸廣泛用於虛寒諸證,而硫黃灸專攻瘡瘍頑疾,尤適合金瘡、瘻管等外科病症。

此療法體現中醫「異病同治」思想,結合藥性與灸法,針對瘡瘍後期本虛標實之病機,達到祛腐生新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