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柳樊邱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柳樊邱,明代醫家,字可封,江西貴溪人,以精通痘科聞名於世。其臨證經驗豐富,尤擅治療痘疹,療效顯著,深受時人推崇。柳氏曾撰寫痘疹專著,後經同代醫家譚起岩整理編纂,成書《痘疹神應心書》二卷,為明代痘疹學重要文獻之一。

學術背景與痘疹專長

痘疹(即天花與麻疹類疾病)在明代屬小兒危重症,柳樊邱承襲前人理論,結合臨床實證,提出獨到見解。中醫認為痘疹乃「胎毒」外發,與時行疫癘之氣相搏而成,病機涉及肺、脾、心三臟。柳氏強調「透發為要」,主張依痘疹形色、病程階段辨證施治:

  1. 初發期:以辛涼透表為主,常用升麻葛根湯加減,助邪外透。
  2. 起脹期:注重清熱解毒,兼顧氣血,選用黃連解毒湯配合活血之品。
  3. 收靨期:益氣養陰,防餘毒內陷,善用生脈散化裁。

《痘疹神應心書》之特色

此書系統總結柳氏臨床心得,內容涵蓋:

  • 辨痘要訣:詳述「痘形五善七惡」之判別,如痘色紅活、根窠緊實為吉兆;紫黑塌陷則屬危候。
  • 用藥精要:推崇「因勢利導」之法,如紫草、蟬蛻透疹,黃芩、梔子清熱,並注重顧護脾胃,慎用峻下之劑。
  • 外治輔助:記載針刺放血、藥浴等法,針對熱毒壅盛者,刺少商、委中穴以泄熱。

歷史影響

柳樊邱之學說上承《小兒痘疹方論》(宋·錢乙),下啟清代溫病學派對痘疹的深化研究,其重視「透邪不傷正」的治療原則,對後世兒科與溫病學發展具啟發意義。該書亦反映明代醫家對傳染病辨治的細緻化趨勢,結合臟腑理論與外感病機,展現中醫「辨證求因」之特色。

註:柳氏原著雖散佚,然透過譚起岩輯錄,其學術精華得以留存,為中醫痘疹文獻之重要遺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