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六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六華穴

六華穴為中醫針灸學中的特定穴位,屬「八華穴」之上六穴,首載於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。此穴組為臨床經驗穴,多應用於調理氣血、緩解虛勞諸證,其定位與功效與經絡理論密切相關。

定位與取穴

六華穴位於背部,具體取穴法如下:

  1. 基準點:以兩側肩胛骨下角連線為水平線,此線與脊柱相交處(通常對應第7胸椎棘突下)為中點。
  2. 穴組分布:自中點向左右兩側旁開,沿肋骨間隙依次定穴,共六點,左右對稱,合稱「六華」。
  3. 解剖層次:穴位深層為斜方肌、菱形肌,鄰近肺俞、心俞等背俞穴,與督脈、膀胱經氣血相通。

理論基礎

六華穴雖非傳統十四經穴,但其作用機理可從兩方面探討:

  1. 局部通調作用:背部為陽氣匯聚之所,六華穴所在區域鄰近多條陽經(如膀胱經、督脈),刺激此處可激發陽氣,散寒祛濕。
  2. 對應內臟反射:中醫認為背部特定區域與臟腑功能相應,六華穴靠近肺、心、膈等臟腑背俞穴,故能間接調節心肺功能,改善氣虛、咳喘等證。

臨床應用

六華穴主治範疇以虛損性疾病及呼吸系統症狀為主,包括:

  • 虛勞證候:久病體弱、氣短乏力。
  • 呼吸不暢:慢性咳嗽、胸悶氣逆。
  • 經絡痹阻:肩背僵痛、氣血運行不暢。

操作技法

傳統以艾灸為主要療法,因穴位鄰近重要臟器,針刺需謹慎,多採用斜刺或平刺法,深度約0.5–0.8寸。艾灸時以溫和灸或隔薑灸為主,每穴灸5–7壯,以局部溫熱透達為度。

與八華穴之關係

六華穴與八華穴下二穴(共八穴)同源,均屬民間驗穴系統。八華穴擴展了六華的治療範圍,尤其針對下焦虛寒或脾胃失調,而六華穴更專注於上焦氣機調理。

六華穴的應用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取穴思維,結合局部與整體調節,為針灸學中靈活辨證的體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