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六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六瀉

六瀉,是指脾瀉、胃瀉、腸瀉、洞瀉、瘕瀉、食積瀉六種泄瀉的總稱。《醫林繩墨.泄瀉》:「瀉有六焉,脾、胃、腸、瘕、洞、食積是也。」

脾瀉

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運化失常,水谷不能化生精微,反而化生水濕,從而出現泄瀉。脾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淡,量多,食後加重,伴有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等。

胃瀉

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,胃虛則受納和腐熟功能失常,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,從而出現泄瀉。胃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黃,量多,食後加重,伴有胃脘部疼痛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
腸瀉

腸主傳導,腸虛則傳導功能失常,水谷不能正常運化,從而出現泄瀉。腸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白,量多,伴有腹痛、腹瀉頻繁等。

洞瀉

洞瀉是指由於腸道蛔蟲、絛蟲等寄生蟲引起的泄瀉。洞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黃,量多,伴有腹痛、腹瀉頻繁,有時還可見到蛔蟲或絛蟲在糞便中。

瘕瀉

瘕瀉是指由於腸道結石、腫瘤等引起的泄瀉。瘕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黑,量多,伴有腹痛、腹瀉頻繁,有時還可見到血便。

食積瀉

食積瀉是指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引起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,從而出現泄瀉。食積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黃,量多,伴有腹脹、腹痛、食欲不振等。

六瀉的治療,以辨證論治為原則。脾瀉宜健脾益氣,胃瀉宜和胃健脾,腸瀉宜清熱利濕,洞瀉宜驅蟲,瘕瀉宜化瘀散結,食積瀉宜消食導滯

六瀉的預防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  2. 不暴飲暴食,不吃過飽。
  3. 注意衛生,不吃不潔食物。
  4. 保持大便通暢,不要便秘。
  5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6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
六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泄瀉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