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孤陽絕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孤陽絕陰
定義與病機
「產後孤陽絕陰」為中醫婦科危證之一,指產後因失血過多,導致榮血驟虛,衛氣失於依附,獨聚於肺,引發氣急喘促之症。此病名首見於宋代《產育寶慶集》,其病機核心在於「榮衛失衡」:
- 孤陽:衛氣屬陽,本應與榮血(陰)相互依存。然產後陰血暴脫,陽氣無所依附,浮越於上,壅滯於肺,形成「孤陽」之態。
- 絕陰:榮血驟竭,陰液枯涸,無法涵養臟腑經絡,謂之「絕陰」。
此證屬「本虛標實」,雖表現為肺氣壅滯之喘急,實因氣血驟脫所致,故古籍強調「難治」。
病因與辨證分型
根據《產育寶慶集》記載,病因可分兩類:
-
血脫氣浮:
- 產時失血過多,榮血暴竭,衛氣失守,上逆迫肺。
- 症見:喘促氣急、面色蒼白、汗出肢冷、脈浮大而芤。
- 此類屬危急之候,需急固元氣,斂陽救脫。
-
瘀血攻肺:
- 惡露排出不暢,敗血停滯,瘀熱上熏於肺。
- 症見:喘促兼見小腹硬痛、惡露色紫暗、舌質瘀斑。
- 治宜活血化瘀,方用「奪命丹」(含附子、丹皮、幹漆、大黃等),瘀去則喘自平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首重辨明虛實:
-
血脫氣浮者:
- 急予「獨參湯」大補元氣,或「生脈散」益氣斂陰。
- 後續可配伍「當歸補血湯」(黃耆、當歸)以氣血雙補。
-
瘀血攻肺者:
- 「奪命丹」為代表方,取附子溫陽固脫,丹皮、大黃涼血逐瘀,幹漆破血消積。
- 若兼熱象,可加桃仁、紅花增強化瘀之力。
理論延伸
此證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陽氣者,煩勞則張」之理相通。產後氣血驟虛,陽氣失斂而「張」於上,類似「戴陽」之候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進一步指出,此類喘證需與「產後痰飲喘咳」鑒別,後者多因脾虛生痰,症見痰鳴漉漉,治宜二陳湯類方。
古籍補充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類似證候,稱「產後血喘」,強調「血為氣母」,血脫則氣散,需峻補其血,佐以降氣平喘之品,如蘇子、杏仁,體現「標本兼顧」之思路。
(全文聚焦中醫理論與古籍論述,未涉現代醫學建議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