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六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六元,乃中醫理論中對六氣本元之稱謂,源自《黃帝內經》之「三陰三陽」學說。其名「元」者,意指根本、源頭,強調六氣為自然界氣化運行之基礎,亦是人體與天地相應之樞紐。
六元之定義與內涵
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明言:「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;少陰之上,熱氣主之;太陰之上,濕氣主之;少陽之上,相火主之;陽明之上,燥氣主之;太陽之上,寒氣主之。所謂本也,是謂六元。」此段經文揭示六元即為風、熱(君火)、濕、相火、燥、寒六氣,分別對應三陰三陽經脈之根本氣化特性:
- 厥陰風木:風氣為厥陰肝經之本,主疏泄升發,與春季生發之氣相應。
- 少陰君火:熱氣(君火)為少陰心經之本,主溫煦與神明,應夏季炎熱之象。
- 太陰濕土:濕氣為太陰脾經之本,主運化水穀,與長夏濕土之氣相通。
- 少陽相火:相火為少陽三焦之本,主樞機與氣化,協調火熱之布散。
- 陽明燥金:燥氣為陽明大腸經之本,主肅降收斂,應秋季乾燥之性。
- 太陽寒水:寒氣為太陽膀胱經之本,主藏精與氣化,與冬季寒冷相合。
六元與運氣學說
六元在五運六氣理論中居核心地位,用以推演氣候變化對人體之影響。其與五運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相配,構成「運氣相合」之體系,解釋自然界氣候異常(如過亢或不及)與疾病發生之關聯。例如:
- 風木過盛:易引發肝陽上亢、眩暈等症。
- 相火妄動:可能導致虛火上炎、口瘡煩熱。
六元與人體病理
六元失常時,外可因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侵襲,內可因臟腑氣機失調,表現為相應病證。如:
- 太陰濕土不運:水濕內停,見腹脹、泄瀉。
- 陽明燥金失潤:腸燥便結,或肺陰虧虛。
六元理論不僅是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之體現,更為臨床辨識病機、調和陰陽提供依據,貫穿於病因、診斷與治療之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