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六總穴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六總穴
六總穴是歷代針灸醫家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六個經驗效穴。見四總穴條。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六總穴,在手足六經之末,以治六經之病。”《針灸大成》:“六總穴者,在手足六經之末,以治六經之病,故曰總穴。”
六總穴包括:
- 足三里穴:在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下3寸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。
- 太沖穴:在足背,第1跖骨基底外側端,赤白肉際處。
- 合谷穴:在手背,第1掌骨中點橈側,第2掌骨橈側緣後方陷中。
- 內關穴:在前臂掌面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
- 外關穴:在前臂背面,腕橫紋上2寸,橈骨莖突與尺骨鷹嘴之間。
- 足臨泣穴:在足背,第4趾外側趾甲角旁0.1寸。
六總穴具有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。
六總穴的臨床應用
- 足三里穴:具有健脾胃、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腹脹腹痛、便溏泄瀉、水腫、黃疸、貧血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症。
- 太沖穴:具有疏肝理氣、通經活絡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胸脅脹痛、胃脘痛、嘔吐、呃逆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黃疸、目赤腫痛、耳鳴、眩暈、失眠、多夢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症。
- 合谷穴:具有疏風散寒、清熱解毒、通經活絡、鎮痛止血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頭痛、鼻塞流涕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目赤腫痛、耳鳴、眩暈、中風、半身不遂、手足麻木、瘧疾、痢疾、泄瀉、痛經、閉經、崩漏、帶下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症。
- 內關穴:具有寧心安神、理氣和胃、降逆止嘔、通經活絡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悸、胸悶、心痛、失眠、多夢、胃痛、嘔吐、呃逆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痛經、閉經、崩漏、帶下等症。
- 外關穴:具有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通經活絡、鎮痛止血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頭痛、鼻塞流涕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目赤腫痛、耳鳴、眩暈、中風、半身不遂、手足麻木、瘧疾、痢疾、泄瀉、痛經、閉經、崩漏、帶下等症。
- 足臨泣穴:具有疏肝理氣、清熱解毒、通經活絡、鎮痛止血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胸脅脹痛、胃脘痛、嘔吐、呃逆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黃疸、目赤腫痛、耳鳴、眩暈、失眠、多夢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症。
六總穴是臨床上常用的針灸穴位,具有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。在使用六總穴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,以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