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龍柏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龍柏
龍柏,清代醫學家,字佩芳,號青霏子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早年攻讀詩文,後潛心鑽研醫理,尤擅痧脹證治,其學術思想融貫脈診、藥性與方劑,主張「脈藥聯珠」,強調辨證與用藥之一體性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
龍柏所撰《脈藥聯珠》系列,包含以下三部重要醫籍:
- 《脈藥聯珠古方考》(簡稱《古方考》)
考證歷代方劑之源流,結合脈象辨析方藥配伍之精要。書中按脈象分類古方,闡明其適應證與加減法,體現「因脈制方」之思路。 - 《脈藥聯珠藥性考》(簡稱《藥性考》)
系統論述藥物性味歸經,並聯繫脈象特徵,提出「脈象—藥性」對應理論。如浮脈宜用輕清宣散之品,沉脈當選沉降下行之藥,深化四氣五味與臨床脈診之結合。 - 《脈藥聯珠食物考》(簡稱《食物考》)
將食療納入脈證體系,分析常見食材之藥用屬性。例如,蔥白通陽散結,宜於脈緊之風寒表證;蓮子甘平澀斂,合於脈弱之脾虛泄瀉,展現「藥食同源」之實踐智慧。
痧脹證治特色
龍柏於痧證(類似暑濕疫癘之症)研究尤深,認為其病機多因穢濁之氣阻遏氣血,主張以「開泄透邪」為治則。書中載錄多首痧症專方,如以芳香化濁藥配伍活血之品,兼顧脈象浮數或沉滯之異,反映其辨證精細、用藥靈活之風格。
學術影響
龍柏之「脈藥聯珠」理論,突破傳統脈學與藥學分立之框架,將診斷與治療緊密扣合,對後世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具啟發意義。其著作現存刻本,為研究清代醫家臨床思維之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