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龍蔥

龍蔥為中醫穴位名稱,首見於清代醫家王士雄所著之《溫熱經緯》卷四,書中記載:「肺經之結穴在耳中,名曰龍蔥,專主乎聽。」意指此穴位屬肺經脈氣所結之處,位於耳內,與聽覺功能密切相關。

經絡與功能

中醫理論中,肺主氣,司呼吸,開竅於鼻,而耳竅雖屬腎所主,然肺經氣血之輸布亦能影響耳部功能。龍蔥穴為肺經之結穴,其氣血運行與耳竅相通,故能調節聽覺。若肺氣宣發失常,或肺陰虧虛,可能導致耳竅失養,出現耳鳴、聽力減退等症,此時可透過調理肺經或刺激相關穴位以改善。

臨床意義

龍蔥穴雖非現代針灸學之常用穴,但其理論基礎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經絡連屬」之思想。耳為宗脈之所聚,十二經脈皆與耳有聯繫,肺經氣血通過龍蔥穴上濡耳竅,進一步說明聽覺功能不僅與腎相關,亦受其他臟腑經絡影響。

與其他耳穴之關係

傳統耳穴系統中,如「聽宮」、「聽會」、「耳門」等穴,多屬手足少陽經或太陽經,主司聽覺;而龍蔥穴獨屬肺經,補充了耳竅與肺氣聯繫之理論。此穴之記載,亦反映古代醫家對耳部經絡網絡的細緻觀察。

綜上,龍蔥穴為中醫古籍中記載之特殊穴位,其理論結合肺經與耳竅之關係,豐富了聽覺功能之臟腑經絡學說,具備獨特之學術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