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虎交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龍虎交困

證名:指目有眵淚,赤腫而昏的證候,屬中醫眼科病症之一。見載於《眼科秘旨》。此證多因風火相搏、肝肺鬱熱,或外感時邪毒氣,上攻於目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眼瞼紅腫灼熱、眵淚黏稠、白睛赤脈滿布,甚則視物昏矇,伴有畏光、澀痛等症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火相煽:風性善行,火性炎上,風火合邪,循經上擾目竅,導致氣血壅滯,發為赤腫。
  2. 肝肺鬱熱:肝開竅於目,肺主氣機宣降。若肝鬱化火,肺失清肅,熱毒蘊結,則目絡受阻,眵淚黏結。
  3. 時邪外襲:天行疫氣(如時行赤眼)侵襲,毒熱蘊結白睛,與內在積熱相合,加重目赤昏矇之象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風火偏盛:眼瞼紅腫劇烈,灼痛難睜,眵多黃稠,兼見頭痛、口苦。
  • 肝肺熱熾:白睛血絲密布,乾澀刺痛,伴咳嗽咽乾、胸脅脹悶。
  • 疫毒夾濕:眼眵膠黏,瞼緣糜爛,病程纏綿,易染他人。

相關病症

  • 風火眼(急性結膜炎):多因外感風熱或內火亢盛,症見驟發赤腫、淚熱眵結。
  • 天行赤眼(流行性角結膜炎):屬疫癘之邪傳染,具群發性,除赤腫外,常見黑睛生翳、畏光流淚。

古籍論述
《眼科秘旨》強調此證需分「龍」(肝火)與「虎」(肺熱)之勢,二者交困則病勢急重。治療當以疏風清熱、瀉肝解毒為主,兼調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