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虎交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龍虎交戰
定義與源流
龍虎交戰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,首載於明代醫家徐鳳所著《金針賦》。其名取象於「龍虎相搏」之勢,以「龍」喻針左轉(陽法),「虎」喻針右轉(陰法),左右交替捻轉,形成陰陽調和、經氣交爭之效,屬複式補瀉手法範疇。
操作要領
- 基礎手法:
進針得氣後,先行「龍法」——大指向前,左轉捻針九次(陽數);繼行「虎法」——大指向後,右轉捻針六次(陰數)。九六之數源自《易經》陽奇陰偶之理,旨在調和陰陽氣機。 - 分層操作:
可依病情深淺分天、人、地三部施術,每層重複龍虎交替手法,以增強疏通經絡之效。
作用機理
- 氣血調暢:左轉(龍)為補,助陽氣升發;右轉(虎)為瀉,導濁陰下行。反覆交戰可使經氣「相激相蕩」,破除氣滯血瘀。
- 鎮痛樞機:通過經絡感傳調節,抑制疼痛相關的「不通則痛」病機,尤擅緩解實證或虛實夾雜之痛症。
臨床應用
- 適應症:風寒濕痺、跌打損傷所致經絡瘀阻性疼痛,如肩凝症、腰腿痛等。
- 配穴思路:常配合阿是穴或循經取穴,如足三里配龍虎交戰治胃脘痛,合谷配施治頭痛。
學術延伸
《針灸大成》進一步闡釋此手法需「提插捻轉相合」,強調力度需剛柔相濟,以「得氣為度」。後世醫家亦發展出「龍虎升降」等變法,結合提插補瀉,擴展其應用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