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虎升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龍虎升降
龍虎升降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,首載於明代汪機所著《針灸問對》,又稱「龍虎升藤」。此手法結合「龍虎」與「升降」兩大核心概念,龍虎喻指左右捻轉之陰陽調和,升降則指氣機上下運行,旨在通調經絡、疏導氣血,適用於經絡壅滯、氣血不通之證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氣血運行遵循「升降出入」之理,經絡為氣血輸布之通路。龍虎升降手法透過針刺的左右盤旋與提插動作,模擬「龍升虎降」之勢,龍性升發屬陽,虎性沉降屬陰,兩者相輔相成,可調節陰陽氣機,促使經氣上下貫通。此手法與《黃帝內經》「刺法論」中「通其經脈,調其血氣」的治療原則相契合。
操作步驟
- 淺部(天部)左盤
進針後,先於淺層(天部)向左盤旋一圈,隨即緊按針柄,將針深入至中層(人部),再緩慢提針回至淺部。 - 淺部右盤
接續於淺層向右盤旋一圈,重複前述緊按至人部、慢提回天部之動作,左右交替共九次,稱為「九陽數」,以應陽氣升發之理。 - 深部(地部)盤旋
將針輕插至深層(地部),先向右盤旋,緊提針柄並慢按六次;再向左盤旋,同樣緊提慢按六次,合為「六陰數」,以應陰氣沉降之象。 -
導氣調向
最後依病情需要施行「按法」:- 按之在前(針尖方向),使氣行向後;
- 按之在後,則引氣向前,以調控經氣走向。
臨床應用
龍虎升降手法強調「動靜相兼」,透過左右捻轉與提插的節奏變化,達到「通經接氣」之效。明代《針灸大成》對此手法另有補充,指出可結合「呼吸補瀉」,呼氣時進針以助氣降,吸氣時退針以助氣升,進一步強化調氣作用。
此手法適用於:
- 經氣壅滯所致之肢體疼痛、麻木
- 氣血失和引起的胸悶、腹脹
- 陰陽失調引發的寒熱往來等症
學術差異
《針灸問對》與《針灸大成》對龍虎升降的記載略有不同,後者更重視呼吸配合與分部操作的精細度,反映明代針灸手法之演變。然其核心仍不離「龍虎」之陰陽互動與「升降」之氣機調節,體現中醫「以針導氣」的治療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