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口含珠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龍口含珠風
病名:龍口含珠風,又稱「懸旗風」或「飛揚喉」,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主要指咽喉部突發紫血水泡,多生於懸雍垂(俗稱「小舌」)下端、上齶或喉關等處。其狀若珠懸於口,故名「龍口含珠」。
病因病機:
本病多因肺胃積熱,火毒上炎,或過食辛辣厚味、醇酒炙煿,致使熱毒蘊結咽喉,灼傷血絡,血熱妄行,聚而成泡。若血泡破潰,則局部糜爛,疼痛加劇;若熱毒內陷,可擾及心神,甚則出現神昏、閉脫等危候。
臨床表現:
初起時,患者自覺咽喉異物感,繼而於帝丁(懸雍垂)兩旁、舌根或上齶處突發紫紅色血泡,迅速腫大,形如珠狀,阻塞氣道,妨礙呼吸與吞嚥。若血泡破裂,則見局部潰爛,疼痛劇烈,或伴隨口乾、煩熱、便秘等實熱證候。
治法:
以「涼血解毒、瀉火消腫」為原則,內服方藥可選:
- 清胃散(《脾胃論》):清瀉胃火,涼血和營,適用於胃熱上攻所致者。
- 五味消毒飲(《醫宗金鑒》):清熱解毒,消散癰腫,適合熱毒熾盛之證。
- 黃連解毒湯(《外臺秘要》):瀉火解毒,用於三焦火毒壅盛者。
外治方面,可配合針刺放血或局部吹敷清熱解毒散劑(如冰硼散),以緩解腫痛。
鑑別診斷:
需與「喉癰」(咽喉膿腫)、「乳蛾」(扁桃體腫大)等症區分。龍口含珠風發病急驟,以血泡為特徵,而喉癰多伴化膿,乳蛾則以扁桃體紅腫為主。
相關名詞:
- 懸旗風:專指血泡生於懸雍垂下端者。
- 飛揚喉:指血泡發生於上齶部,因其位置高而名「飛揚」。
本病屬急症,若未及時處理,恐致氣道阻塞,故歷代醫家強調「急則治標」,先緩解局部腫脹,再調理臟腑熱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