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龍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龍淵穴

定位:位於足背外側,第五蹠骨基底後方,當第五蹠骨與跟骨之間的蹠橫紋上,赤白肉際處。

解剖:有足背外側動脈、靜脈,並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。

主治:足跟痛,足背腫痛,踝關節扭傷。

操作:直刺0.5-1寸。

針灸歌訣: 然谷龍淵穴, 在足外側,第五蹠骨後, 赤白肉際間。

現代研究:現代研究認為,龍淵穴有鎮痛、抗炎、抗菌、抗腫瘤等作用。

臨床應用:龍淵穴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足跟痛、足背腫痛、踝關節扭傷等疾患。

  1. 足跟痛:龍淵穴有鎮痛作用,常用於治療足跟痛,針刺可緩解疼痛。

  2. 足背腫痛:龍淵穴有抗炎作用,常用於治療足背腫痛,針刺可消腫止痛。

  3. 踝關節扭傷:龍淵穴有抗菌作用,常用於治療踝關節扭傷,針刺可消腫止痛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傷口癒合。

穴位配伍: 龍淵穴配太沖穴、昆侖穴,有鎮痛、抗炎、抗菌、抗腫瘤等作用,可用於治療足跟痛、足背腫痛、踝關節扭傷等疾患。

注意事項:龍淵穴為足少陽膽經穴,應注意辨證施治,不可隨意施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