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聾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聾聵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

聾聵,又稱耳聾或聾聵,是指聽力障礙的一種疾病。其病因病機主要與腎精虧損、肝腎陰虛、痰濁阻塞以及風邪上擾有關。

  • 腎精虧損:腎主藏精,且開竅於耳。當腎精虧損時,耳朵就會失去養分,進而導致聽力減退。
  • 肝腎陰虛:肝腎同源,肝腎陰虛可導致耳朵缺乏養分,出現耳鳴及聽力減退等症狀。
  • 痰濁阻塞:當痰濁阻塞於耳朵的開竅處,也會導致聽力減退。
  • 風邪上擾:風邪上擾於耳竅,容易引起耳鳴與耳聾等症狀。

聾聵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耳鳴、耳聾和聽力減退。耳鳴可能會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的蟬鳴、雷鳴、風聲或流水聲。耳聾可以逐漸減退,也可能是突然性的耳聾,或者是交替性的耳聾。聽力減退則表現為對聲音不敏感,或對高音不敏感的情況。

聾聵的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臨床症狀,並結合耳鏡檢查和聽力檢查等進行確診。

治療聾聵的方法主要包括補腎強精、化痰散結、通竅開竅等法療法。其中,常用的補腎強精法治療包括使用腎氣丸等藥物。

預防聾聵的方法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注意飲食調理,多攝取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避免接觸噪音,保護聽力。
  5. 定期進行耳部檢查,及早發現並治療聾聵。

聾聵是一種常見的耳科疾病,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聽力損失甚至完全失聰。因此,很重要的是要重視聾聵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