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癃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癃閟,病名。指大、小便不通之證。閟,通秘。《素問.五常政大論》:「其病癃閉,邪傷腎也。」王冰註:「癃,小便不通。閟,大便乾澀不利也。」《內經吳註》卷二十:「小便不通為癃,大便不通為閟。」

癃閟是一種以小便不通和大便不通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。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等因素所致,其中外感六淫為主要病因。外感六淫侵襲人體,可導致人體正氣受損,臟腑功能失調,從而出現小便不通和大便不通的症狀。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等因素,可導致人體氣血陰陽失調,臟腑功能失調,從而出現小便不通和大便不通的症狀。

癃閟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小便不通、大便不通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血、便秘、腹脹、腹痛等。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,癃閟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
  • 寒凝膀胱型: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色清、尿量少、大便不通、腹脹、腹痛等。
  • 濕熱蘊結型: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色黃、尿量多、大便不通、腹脹、腹痛等。
  • 氣虛下陷型: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色清、尿量少、大便不通、腹脹、腹痛等。
  • 血瘀阻絡型: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色紅、尿量少、大便不通、腹脹、腹痛等。

癃閟的治療應根據不同類型的臨床表現,辨證施治。寒凝膀胱型可用溫陽散寒、利水通淋的方法治療;濕熱蘊結型可用清熱利濕、通淋排石的方法治療;氣虛下陷型可用補氣升提、利水通淋的方法治療;血瘀阻絡型可用活血化瘀、通淋排石的方法治療。

癃閟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•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癃閟。

癃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小便不通和大便不通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