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婁居中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婁居中

婁居中,宋代著名醫家,東虢(今河南滎澤)人,後於臨安(今浙江杭州)行醫賣藥,專精於脾胃調理與食療養生。其醫學思想深受《黃帝內經》影響,主張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強調飲食調養對人體健康的核心作用,並提出「食治則身治」的理論,認為恰當的飲食調攝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,預防疾病。

婁居中著有《食治通說》,雖已散佚,但從歷代醫籍引述中可窺其學術精要。該書系統整理食療方劑,結合中醫「藥食同源」理論,將日常食物依性味歸經分類,並針對不同體質與病症提出相應的飲食建議。例如:

  • 甘溫健脾:推崇粳米、山藥等性味甘平之物,能補益中氣,適合脾虛者。
  • 辛散理氣:如生薑、陳皮,可化解脾胃濕滯,改善氣機鬱結。
  • 清淡養陰:綠豆、蓮藕等,適用於陰虛內熱之證。

其學說融合了《傷寒論》的辨證思維與唐代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的食治經驗,進一步發展出「因時、因地、因人」的三因調食原則。例如夏季多濕熱,宜選薏苡仁、赤小豆以利濕;而北方氣候乾燥,則可多用滋潤之品如芝麻、蜂蜜。

婁居中的食治理論對後世影響深遠,元代《飲膳正要》、明代《本草綱目》均受其啟發,強化了中醫「治未病」的預防醫學觀。其重視脾胃的思想,亦與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(李東垣)的「補土派」學說相呼應,成為中醫內傷雜病調理的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