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螻蛄串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螻蛄串穴,病名。指螻蛄癤。因破後形似螻蛄串穴。故名。出《外科備要》卷中。詳見螻蛄癤條。
螻蛄癤,外科病名。又稱螻蛄瘡。因螻蛄常在土中,故又稱土癤。多發於春夏季節,多見於小兒。初起為紅色小丘疹,逐漸增大,形成圓形或橢圓形膿腫,中央有小孔,破潰後流出膿液,有臭味。若膿液不能排出,可形成瘺管。
螻蛄串穴,是螻蛄癤破潰後的一種特殊表現。由於膿液排出不暢,癤腫逐漸增大,形成串珠狀,故名。螻蛄串穴多見於小兒,常發生在頭面部。治療上可用熱敷、切開排膿、清創等方法。
螻蛄串穴的治療方法,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熱敷: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患處,可以促進膿液排出,減輕疼痛。
- 切開排膿:如果膿液不能自行排出,可以用手術切開癤腫,引流膿液。
- 清創:手術切開後,要用生理鹽水或碘伏等消毒液清洗創口,以防止感染。
- 抗生素治療:如果有感染,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。
螻蛄串穴的預防方法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手。
- 避免不必要的搔抓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螻蛄串穴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,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螻蛄串穴,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