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螻蛄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螻蛄癤
螻蛄癤,又名曲蟮拱頭、螻蛄竄穴,是一種常見的頭皮瘡瘍。多發於小兒,多因暑熱生癤失治所致。
症狀
螻蛄癤初起為毛囊性丘疹,逐漸增大如黃豆至梅李大小之癤腫,根底堅硬,繼之形成膿腫,多自潰膿出;因治療失時,致使膿泄不暢,根底堅硬不易消退,瘡內隔膜相裹,故癤腫多愈而又發;亦有瘡口經久不斂,甚者能使頭皮串空。
治療
內治宜涼血解毒。可用五味消毒飲化裁;如瘡口久不收斂者,應服四妙湯。癤腫嚴重者應及時進行擴創,將串空頭皮剪通,使無藏膿之處,再用菊花煎水日洗一次,外貼千錘膏或生肌玉紅膏收口。
古籍記載
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「螻蛄癤,生於頭皮,如螻蛄竄穴狀,根底堅硬,多自潰膿出,不易收斂,久則頭皮串空,治宜涼血解毒。」
現代研究
螻蛄癤相當於穿掘性毛囊炎。其發病機理與毛囊內的細菌感染有關。臨床上多採用抗菌消炎、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