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螻蛄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螻蛄癧:一種常見的皮膚病

螻蛄癧,又稱螻蛄瘡、螻蛄疔,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多發於兒童。它主要出現在頭部和麪部,特別是額部、眉弓、鼻樑、耳後和頦部等位置。螻蛄癧的特點是皮膚上出現鼓起的紅色丘疹,覆蓋著黃色痂皮,周圍有紅暈。患者還會感到瘙癢和灼熱感。

螻蛄癧的病因尚不明確,但多認為以下因素與其有關:

  • 遺傳因素:有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較高。
  • 過敏因素:螻蛄癧患者常有過敏體質,例如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。
  • 感染因素:螻蛄癧的病原體還不清楚,但臨床觀察認為與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有關。
  • 外界刺激因素:患者經常因為搔抓、摩擦等外界刺激而惡化病情。

螻蛄癧的治療主要針對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癢。可以選用以下中藥外用治療:

  • 黃連解毒湯: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赤芍、丹皮、生甘草。將這些藥材煮水洗患處,每天2次。
  • 五味消毒散:大黃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青葉。將這些藥材煮水洗患處,每天2次。
  • 百部酊:百部、地膚子、苦參、蛇床子、白鮮皮、黃柏、大青葉、紫花地丁、板藍根、大青葉。將這些藥材煮水洗患處,每天2次。

螻蛄癧患者應該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避免搔抓、摩擦患處。
  • 保持皮膚清潔,經常更換衣物。
  • 避免接觸過敏原。
  • 加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治療不當,螻蛄癧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、色素沉著等併發症。因此,患者應該積極配合治療,並注意日常護理,以便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