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漏帶
病證名,屬婦科帶下病之一,指女性先見陰道出血,繼而出現帶下淋瀝不絕之症,或帶下如經血漏下般綿延不斷的病理表現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漏帶的成因多與衝任失調、肝腎虧虛、脾虛濕盛,或氣滯血瘀有關。
- 衝任不固:衝脈、任脈主司女性月經與帶下,若因先天不足、房勞多產,或久病耗傷,導致衝任虛損,固攝無權,則血與帶下混雜而下,形成漏帶。
- 肝腎陰虛:肝藏血,腎主封藏,若肝腎陰虧,虛熱內生,迫血妄行,血溢脈外,與帶下相雜,則見先血後帶,淋瀝難止。
- 脾虛濕盛: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氣虛弱,水濕下注,帶脈失約,濕濁與血相混,則帶下量多,綿延不斷。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,瘀阻胞宮,血不歸經,與帶下並見,形成漏帶。
臨床表現
- 先見陰道出血,血色或鮮紅或暗紅,量少但持續,繼而轉為帶下淋瀝不絕。
- 帶下質地或稀或稠,色可呈赤白相兼,或如血水樣,綿綿不斷。
- 或伴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(肝腎虧虛證);或見神疲乏力、納差便溏(脾虛濕盛證);或兼小腹脹痛、經血夾塊(氣滯血瘀證)。
古籍論述
- 《證治要訣》指出:「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,半年一髮,先血而後下帶,來不可遏,停蓄未幾,又復傾瀉,此名漏帶,最難治者也。」強調此病反覆發作,纏綿難癒。
- 《竹林女科》則描述其特徵為「帶下如經血漏下」,突出其病勢綿長,類似經漏之狀。
辨證論治
漏帶的治療需依病機不同而施治:
- 肝腎陰虛證:宜滋補肝腎、固衝止帶,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,或左歸丸合二至丸。
- 脾虛濕盛證:治以健脾益氣、化濕止帶,方選完帶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。
- 氣滯血瘀證:當理氣活血、化瘀止帶,可用血府逐瘀湯合失笑散化裁。
- 衝任不固證:需調補衝任、固攝止血,常用固衝湯或安衝湯加減。
此病病程纏綿,易反覆發作,故治療需審證求因,標本兼顧,方能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