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漏耳,病名。系指聤耳病患者膿水不涸的病證。見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七馬齒莧條。也即聤耳,詳見該條。
漏耳,又名聤耳。是指耳內積聚膿液,不易排出,久而久之,膿液逐漸增多,充滿耳腔,使耳內發脹,聽力減退,甚至完全聽不到聲音的一種疾病。
漏耳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外耳道感染:外耳道感染是導致漏耳最常見的原因。外耳道感染可由細菌、真菌或病毒引起,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鏈球菌等。外耳道感染會導致耳道發炎、腫脹,並分泌大量膿液,如果不及時治療,膿液會逐漸積聚,形成漏耳。
2、外傷:外傷也是導致漏耳的常見原因。外傷可導致外耳道皮膚破損,細菌或真菌可趁機侵入,引起感染。
3、先天性因素:先天性耳道狹窄或閉鎖,可導致外耳道內的膿液不能順利排出,形成漏耳。
4、其他原因:其他原因,如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等,也可導致漏耳。
漏耳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耳內流膿:這是漏耳最常見的症狀。耳內流膿的量可多可少,顏色可為黃色、綠色或棕色。
2、耳內發脹:耳內積聚膿液,會使耳內發脹,並伴有疼痛感。
3、聽力下降:膿液積聚在耳內,會影響聽力,使聽力下降。
4、頭痛:膿液積聚在耳內,會引起頭痛。
5、其他症狀:其他症狀,如發熱、頭暈、噁心等。
漏耳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1、藥物治療:如果漏耳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,可使用抗生素治療。如果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,可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。
2、手術治療:如果藥物治療無效,或漏耳嚴重,可進行手術治療。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:外耳道擴張術、外耳道造瘻術、鼓膜切開術等。
3、中醫治療:中醫治療漏耳,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中藥包括: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蒲公英等。
漏耳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保持外耳道清潔:每天用溫水清洗外耳道,保持外耳道乾燥。
2、避免外耳道受傷:避免用手挖耳朵,避免戴耳機或使用耳塞。
3、注意個人衛生: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
4、增強免疫力: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適當鍛鍊身體,提高免疫力。
漏耳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以下併發症:
1、聽力下降:膿液積聚在耳內,會影響聽力,使聽力下降。
2、中耳炎:膿液積聚在耳內,會引起中耳炎。
3、面神經麻痹:膿液積聚在耳內,會壓迫面神經,引起面神經麻痹。
4、其他併發症:其他併發症,如腦膜炎、腦膿腫等。
漏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耳部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漏耳的症狀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