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睛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漏睛眼,病名。系指視物微昏,內眥穴處按之則沁沁膿出的病證。《原機啟微》認為:「內眥屬膀胱,此蓋一經積邪之所致也,故曰熱積必潰之病,又曰漏睛眼者是也,竹葉瀉經湯主之。」本病類今之慢性淚囊炎。經久不愈者,可實行手術。
漏睛眼,又名漏睛、漏睛淚、漏睛淚囊炎。中醫認為,本病多由膀胱熱結,膀胱氣化不利,淚液不能正常排出,致使淚囊積液,日久化膿,形成膿腫,破潰後流出膿液,故稱漏睛眼。
漏睛眼的臨床表現為:視物微昏,內眥穴處按之則沁沁膿出,膿液清稀,有臭味,局部皮膚紅腫,疼痛,有時可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漏睛眼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結合眼部檢查可以確診。
漏睛眼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化膿排膿為主。可選用竹葉瀉經湯、五味消毒飲等中藥內服,配合針灸、拔罐、熱敷等外治方法。
漏睛眼的預防主要是注意眼部衛生,避免眼部感染。一旦出現眼部不適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漏睛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因此,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