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漏瘤,病名。指瘤體生長日久,黃水滲出不斷,愈而複發,癢不可忍者。見清.張紹棠《增廣靈驗驗方新編》卷十一。內治宜清熱祛濕,亦可用白油膏外敷之。
漏瘤,又稱漏瘡。《醫林改錯》云:「漏瘡,即漏瘤也。其狀如瘤,而黃水滲出,癢不可忍,愈而複發,此濕熱所生也。治宜清熱祛濕,如白油膏外敷之。」
漏瘤的發病原因,主要與濕熱有關。濕熱蘊結肌膚,阻遏氣血,使肌膚失於濡養,從而形成漏瘤。此外,外傷、搔抓等因素,也可導致漏瘤的發生。
漏瘤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皮膚出現隆起的腫塊,表面濕潤,有黃水滲出,伴有瘙癢。漏瘤的大小不一,小的如黃豆,大的可達雞蛋大小。漏瘤的數量不定,可單發,也可多發。
漏瘤的治療,以清熱祛濕為主。可用白油膏外敷,或內服清熱利濕的中藥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等治療。
漏瘤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外傷。
- 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刺激。
如果出現漏瘤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