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食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漏食泄又稱漏食瀉,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,主要症狀包括腹瀉、糞便稀薄、色黃,有時帶有粘液或血絲,患者也可能出現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漏食泄的病因包括飲食不當、情志不遂、外感六淫等。其中,飲食不當是最常見的原因,若食物過於生冷、油膩、辛辣,或食量過大,都可能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進而引起漏食泄。情志不遂,如長期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,也會影響脾胃功能,引起漏食泄。外感六淫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侵襲人體,亦可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,引起漏食泄。

治療漏食泄的方法以調理脾胃為主,可使用健脾益氣、消食化滯的藥物,例如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扁豆、陳皮、神曲、麥芽等。此外,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也可配合使用。

預防漏食泄的方法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,並保持飲食的定時定量,不要暴飲暴食。此外,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,以及適度的鍛鍊身體,都可以增強體質。

若不及時治療漏食泄,可能會出現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若有漏食泄的症狀出現,應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