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五色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漏五色下
漏五色下,病證名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八。指經漏下血雜見五色,屬五臟虛損所致。參經漏條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八:“經漏下血,雜見五色,皆五臟虛損所致。若血色赤,則心虛;色白,則肺虛;色黃,則脾虛;色黑,則肝虛;色青,則腎虛。”
漏五色下是指月經失調,經血量多,色澤混雜,五色俱見。多由五臟虛損所致。
漏五色下的主要症狀是月經失調,經血量多,色澤混雜,五色俱見。患者常常伴有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、乏力倦怠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等症狀。
漏五色下是中醫病證,其病因多為五臟虛損。治療上以補益五臟為主,可用四君子湯、六味地黃丸等中藥治療。
漏五色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月經失調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貧血、不孕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漏五色下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漏五色下古籍原文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八:“經漏下血,雜見五色,皆五臟虛損所致。若血色赤,則心虛;色白,則肺虛;色黃,則脾虛;色黑,則肝虛;色青,則腎虛。”
《醫學入門》卷二:“經漏下血,雜見五色,皆五臟虛損所致。若血色赤,則心虛;色白,則肺虛;色黃,則脾虛;色黑,則肝虛;色青,則腎虛。”
《景岳全書》卷三十:“經漏下血,雜見五色,皆五臟虛損所致。若血色赤,則心虛;色白,則肺虛;色黃,則脾虛;色黑,則肝虛;色青,則腎虛。”
《醫宗金鑒》卷三十六:“經漏下血,雜見五色,皆五臟虛損所致。若血色赤,則心虛;色白,則肺虛;色黃,則脾虛;色黑,則肝虛;色青,則腎虛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