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漏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漏泄,中醫病名。出自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:“外傷於風,內開腠理,毛蒸理泄,衛氣走之,固不得循其道。此氣慓悍滑疾,見開而出,故不得從其道。故命曰漏泄。”本病由於感受風邪,腠理開開疏,復因熱食之氣蒸泄所致。主症為熱飲食入胃,隨即汗出,或出於面,或出於背,或出於半身。《證治要訣》卷九:“胃氣不固,榮血漏泄,宜黃芪建中湯加浮麥少許。”

漏泄,是指汗液不受控制地大量流出,常常是由於外感風邪,內傷熱食,導致腠理開疏,衛氣不固,榮血外泄所致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熱飲食入胃,隨即汗出,或出於面,或出於背,或出於半身。治療上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給予相應的治療。

漏泄的病因病機

漏泄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風邪和內傷熱食兩方面。外感風邪,由於風邪的性質是善行而數變,易於侵犯人體的腠理,導致腠理開疏,衛氣不固,榮血外泄。內傷熱食,由於熱食的性質是溫熱燥烈,易於傷及人體的胃腸,導致胃氣不固,榮血外泄。

漏泄的臨床表現

漏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熱飲食入胃,隨即汗出。
  2. 汗出不受控制,量多而持續。
  3. 汗出時常常伴有面色潮紅、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等症狀。
  4. 汗出後常常出現疲乏無力、食欲不振、睡眠不佳等症狀。

漏泄的治療方法

漏泄的治療方法,主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給予相應的治療。

  1. 外感風邪所致的漏泄,可用辛溫解表、宣肺散風的中藥治療,如麻黃湯、桂枝湯等。
  2. 內傷熱食所致的漏泄,可用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的中藥治療,如白虎湯、生脈散等。
  3. 對於症狀較重、病情較頑固的患者,可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,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中醫外治法治療。

漏泄的預防方法

  1. 平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一旦出現漏泄的症狀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漏泄是中醫病名,是指汗液不受控制地大量流出,常常是由於外感風邪,內傷熱食,導致腠理開疏,衛氣不固,榮血外泄所致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熱飲食入胃,隨即汗出,或出於面,或出於背,或出於半身。治療上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給予相應的治療。漏泄的預防方法包括平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;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;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一旦出現漏泄的症狀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