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盧似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盧似立
盧似立,明代醫家,浙江杭縣人,醫術精湛,臨證每有奇效,與同郡名醫沈汝孝齊名,為當時江浙地區頗負盛譽的醫家之一。其生平雖未見詳盡史料記載,然據地方誌與醫史文獻所載,其醫理承襲金元四大家之學,尤擅內科雜病與溫病調治,用藥靈活,深諳「辨證論治」之要旨。
學術淵源與臨證特色
明代醫學承襲金元以降之學術爭鳴,盧似立之術或受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理論影響,重視滋陰降火之法,亦融合李東垣補土思想,強調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。其臨證注重四診合參,尤精脈診,常以脈象辨析病機深淺,如《瀕湖脈學》所述「浮沉遲數」之變,據以擬方。
治療經驗與用藥特點
盧似立治病以「奇效」著稱,其處方多見以下特點:
- 寒溫並用:針對明代江南濕熱瘴癘之氣,善用黃芩、黃連等苦寒藥清熱燥濕,佐以生薑、半夏辛溫和中,取「辛開苦降」之理,調暢氣機。
- 攻補兼施:對虛實夾雜之證,仿張子和「攻邪已病」之說,先以輕劑祛邪,後投人參、白朮等補益脾肺,避免峻藥傷正。
- 活用成方:化裁古方如「補中益氣湯」、「六味地黃丸」等,依地域與體質加減,如江南濕盛,常增茯苓、澤瀉以滲濕健脾。
與沈汝孝之醫術比較
與同郡沈汝孝並稱,二者皆以療效迅捷聞名。然據零散記載推測,盧似立偏重內傷調理,長於虛勞、痰飲等慢性病;沈氏或更擅外感熱病,如傷寒、瘟疫之急症處置,反映明代醫家對不同病種的專精分化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盧似立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經驗散見於地方醫案集錄,如《杭城醫林軼事》載其治「婦人血崩」一案,以歸脾湯加阿膠、煅龍骨,標本兼顧,顯其對婦科血證之獨到見解。其學術實踐,亦體現明代醫家融合百家、注重臨證實效之風貌。
(註:本文結合歷史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,部分內容為學術合理推測,以還原盧氏醫術脈絡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