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盧志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盧志,明代著名醫家,字宗尹,號丹谷,崑山(今屬江蘇)人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脈診與內科雜病調治,後經科舉入仕,累官至太醫院判,為明代宮廷醫學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
醫術成就與學術特色
- 脈診專精
盧志深研《內經》《難經》脈學理論,結合臨證經驗,撰有《脈家典要》(一作《脈家奧學》),系統闡述脈象與臟腑氣血之關係。書中強調「脈為醫之關鍵」,提出「四時脈象應五行」之說,主張脈診需結合時令、體質辨別虛實,對後世脈學發展影響深遠。 - 醫學理論整合
所著《增定醫學綱目》以張仲景學說為本,參酌金元四大家之論,尤其重視朱震亨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說,擅長以滋陰降火法治療虛熱證。書中對中風、勞瘵等病機剖析詳盡,並附臨床驗案,體現其「辨證重氣血,用藥尚平和」的學術風格。 - 臨證問答集錄
《醫藥百問》為其與門人答問之作,內容涉及方劑配伍、藥物炮製及疑難病症處置。書中記載以「黃芪建中湯」加減治療虛勞發熱、以「溫膽湯」化裁調理痰鬱不寐等經驗,反映其融匯經方與時方的靈活思路。
軼事與歷史評價
盧志任太醫院判期間,曾直言預判明武宗病症難愈,展現其診斷膽識。其著作雖多未刊行,但清代《吳醫彙講》仍引述其論脈片段,譽其「析理明徹,切於實用」。今人研究明代醫學史,亦視其為融合儒醫理論與宮廷醫療實踐之關鍵人物。
(按:盧志著作散佚,部分內容見於後世醫籍轉引,其學術細節尚待進一步考證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