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青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青腫
定義與病機
產後青腫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,指產婦分娩後,身體局部皮膚出現青紫色腫脹之症。此症多因產後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內停,或血水積滯所致。
中醫理論認為,產後氣血虧虛,經脈空疏,若調攝不當,易致氣滯血瘀。瘀血阻絡,則皮膚顯現青紫;血水積滯,則局部腫脹。此症雖多見於四肢,然亦可發於軀幹等其他部位。
病因與辨證
- 血瘀證:產後惡露不盡,瘀血內阻,氣血運行不暢,症見局部青紫腫痛,按之痛甚,舌質暗紫或有瘀斑,脈澀。
- 血水積滯證:產後水濕不化,與瘀血相結,積於肌膚,症見腫脹明顯,皮膚青紫,按之凹陷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古籍記載與治法
清代醫家陸成一於《女界須知》中記載:「婦人經驗方雲,此血水積也。」並提出以下方藥:
- 幹漆麥芽散:
- 組成:幹漆、大麥芽等分。
- 製法:將幹漆與大麥芽分層鋪於新瓦罐中,泥封後煆赤,取出研末。
- 用法:熱酒調服二錢。
此方中,幹漆性溫,能破瘀消積;大麥芽健脾行氣,助化濕滯。二者合用,共奏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腫之效。
其他中醫治法
-
內服方藥:
- 血瘀證可用生化湯加減,以活血化瘀、溫經止痛。
- 血水積滯證可用五苓散合桃紅四物湯,以利水滲濕、活血化瘀。
-
外治法:
- 可配合艾灸或溫針,以溫通經絡、散瘀消腫。
- 局部青腫處可用活血化瘀藥膏外敷,如七厘散調敷。
小結
產後青腫屬產後瘀滯之證,與氣血運行失調密切相關。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腫為主,內外兼治,以促進氣血暢通,恢復產婦健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