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陸心源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陸心源(1834-1894),字剛甫,號潛園、存齋,清代著名藏書家、文獻學家兼醫家。浙江歸安(今湖州)人,曾任福建鹽運使,晚年專注於典籍收藏與校勘。其醫學貢獻主要體現在古籍整理與醫書刊刻,對中醫文獻傳承影響深遠。

醫學著作與校勘成就

  1. 《諸病源候論校》
    陸氏以嚴謹考據校勘隋代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》,此書為中醫首部病因證候學專著,系統記載1739種病候,奠定中醫病理學基礎。陸校版本釐清歷代傳抄訛誤,尤其對「虛勞」、「風病」等篇目的校訂,為後世研究六淫致病理論與臟腑辨證提供可靠文本。
  2. 《外台秘要校》
    唐代王燾《外台秘要》匯集盛唐以前醫方,陸心源以宋刻本為底本,參校多種秘本,補正明代刻本之脫漏。此書收錄傷寒、溫病、婦科等臨證方劑,陸校著重還原孫思邈《千金方》佚文,對研究唐代方劑學與臨床應用具關鍵價值。

藏書與醫籍刊刻

陸氏建「奭宋樓」、「十萬卷樓」藏書,其《奭宋樓藏書志》著錄醫家類典籍百餘種,含宋元珍本如《傷寒明理論》孤本。所輯《十萬卷樓叢書》收錄《本草衍義》、《醫經正本書》等醫著,保存大量未刊醫論,尤重宋代醫家朱肱、龐安時之傷寒學說。

中醫學術影響

陸心源雖非臨床醫家,但其文獻工作間接推動清代溫病學發展。例如《外台秘要》校勘本中「溫疫」相關方論,為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所參採;而《諸病源候論》校訂本更成為研究「五臟六腑風候」與「癥瘕積聚」病因的重要依據,深化後世對氣血津液病理的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