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發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發斑
病證名,屬產後危證之一,多因產後惡露不暢,敗血內停,流注臟腑,復溢於肌膚四肢,熱毒蘊結,氣血瘀滯所致。此證多見於產後氣血虧虛之際,若調攝失宜,瘀血未盡,鬱而化熱,熱毒熾盛,外發肌表,則見斑疹隱現,甚則遍佈全身。
病因病機
- 敗血內停:產後惡露排出不暢,敗血滯留,內攻臟腑,復流注肌膚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失司。
- 熱毒蘊結:瘀血久鬱化熱,熱毒熾盛,燔灼營血,外發為斑。
- 氣血兩虛:產後元氣耗傷,正氣不足,無力驅邪外出,致使邪毒內蘊,外透肌表而成斑。
臨床表現
- 面色萎黃或暗滯,唇乾口燥,甚則口中流血。
- 肌膚斑疹:初起色紅或紫暗,散見於四肢軀幹,隨病情發展可融合成片,觸之不礙手。
- 兼症:或伴高熱煩渴,神昏譫語,舌質紅絳,苔黃燥,脈洪數或細數。
治法
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消斑、活血逐瘀為主,佐以扶正祛邪。
- 主方:選用涼血解毒湯(生地黃、赤芍、牡丹皮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等),清熱涼血,化瘀解毒。
- 高熱神昏者:配合紫雪丹以清心開竅,瀉火解毒。
- 瘀血甚者:酌加桃仁、紅花、益母草等活血通瘀之品。
相關病證辨析
- 與產後發熱相鑑別:產後發斑多伴隨斑疹外發,熱毒深入營血;而產後發熱以發熱為主,未必見斑,病位較淺。
- 與溫病發斑相區分:溫病發斑多因外感熱邪,內傳營血;產後發斑則以內傷瘀熱為主,與產後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
此證危重,須及時辨治,以防熱毒內陷,耗傷陰液,危及性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