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祿食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祿食瀉

祿食瀉,又稱漏食泄,是指吃完飯後出現腹瀉的症狀。《丹溪心法·泄瀉》中記載:「脾氣久虛,不受飲食者,食畢即腸鳴腹急,盡下所食之物方快,不食則無事,經年累月,此祿食瀉之證。」

祿食瀉多由脾虛引起。脾主運化功能,當脾氣虛弱時,運化功能失常,導致水谷精微無法被吸收,從而出現大便稀溏、食後腹瀉等症狀。此外,脾虛還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,加重腹瀉症狀。

治療祿食瀉,首先需要補益脾氣,可以使用補脾丸、五味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若是脾胃積熱引起的祿食瀉,可以使用梔連平胃散、川連枳殼湯等方劑進行加減治療。

祿食瀉常見於胃原性腹瀉、胃腸神經官能症等疾病。因此,在治療時,還需要注意對原發病的治療。

祿食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、貧血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食後腹瀉的症狀,務必及時就醫。